那年夏天,彼庸(BjØrn)邀請我們到他父母親的農場參觀,農場位在奧斯陸北方一個稱之為「樹」(Trær)的小鎮。來時路上田連阡陌,這才見識到挪威鄉村的幅員遼闊,莊園式的農場點綴在田野之間,芳草青蔥,一望無際,車窗外的景色,只剩下天空和土地的藍與綠。
挪威的土壤十分貧瘠,只有少數如大麥、馬鈴薯,或者草莓、藍莓等農作物、果實堪可種植,多數時間農場主要用於飼養牛、羊,全國真正的可耕地面積,僅占國土總面積的百分之三點三,因此我所行經的農場每一寸土壤,對挪威人來說皆是難能可貴。
近代環保概念興起,影響層面擴及食衣住行,挪威幾乎無役不與,在不用化肥、不灑農藥等綠色耕種方式的採用上,它正向鄰國瑞典、丹麥、芬蘭急起直追,雖然挪威的綠色耕種面積迄今只達到百分之五,在北歐國家中敬陪末座(瑞典近百分之十、芬蘭百分之六點五、丹麥百分之五點八),但以挪威先天不良的土壤條件,外人真是不忍苛責,更何況挪威還是唯一在這之中,從一九九一年以來綠色耕種面積只增不減的國家。
彼庸父母如今已是半退休農人,大片農場主要用來栽種草莓,我們曾經在草莓園裡隨摘隨吃,果肉碩大甜美,對彼庸父親無農藥的培育過程,我們深具信心,彼庸的媽媽則把草莓製成果醬,可以在享用挪威傳統食物燉羊肉和馬鈴薯時派上用場。
彼庸父母這片位在樹鎮的農場,是從數代祖上繼承而來,直到今天還保有上百年前的原貌,這真是了不起的壯舉,換個時空環境,眼前布局完整的良田,恐怕早已支離破碎,抑或接連休耕,等待有賺頭的開發計畫降臨。我問彼庸的父親,有沒有興趣把這一大片農地發展成觀光區,例如改為種植花卉、建蓋民宿,或者販賣草莓園入場券,但他顯然對我不成材的建議興趣缺缺。
我承認那些都是當下不假思索的鬼主意,我純粹好奇,挪威人是靠什麼樣的方法,把鄉野風光從古保存至今,難道沒有任何人打過除了耕種之外的其他主意?比方變更農地另謀他圖等等。
當然,此刻彼庸這本百科全書就派上用場了。經他解釋,我想挪威人不光只懂得縱情於滑雪、度假,偶爾還會表現出獨到的先見之明,包括獨樹一格的土地繼承制度,我必須再次強調,這是一個土壤十分貧瘠的國家,因此可耕地對挪威人而言相當寶貴,他們對保有耕地,有著比其他人更深刻的感受。
兩百多年前,挪威曾實施過一次土地改革,要求農場主人能夠基於擴大農場規模的考量,相互置換自己名下零散、不完整的土地,透過多次互換過程,挪威農場有效獲得重新規畫,陸續成為一塊塊完整的農地,如此一來,便有助於維持莊園式農場耕作,農場規模擴大且更行完整,對於農產收益也有直接的貢獻。(上)
資料來源:網路新聞